2022年8月24日 星期三
2022年8月4日 星期四
頭部外傷 ( head injury ) 簡介
頭部外傷是什麼?
頭部外傷是造成一般成人殘疾和死亡的最常見原因之一。頭部外傷可能輕如頭皮擦傷、撕裂傷、皮下血腫、輕微腦震盪,也可能發生如顱骨骨折、顱內出血、瀰漫性神經軸突損傷(或視為嚴重腦震盪)、顱內壓過高及腦幹衰竭等情形。
頭部外傷是一個廣義的名詞,描述了發生在頭皮、顱骨、大腦以及頭部下方組織和血管的大量損傷。通常也稱為腦損傷或創傷性腦損傷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
台灣健保資料庫搜尋2000年-2004年因頭部外傷住院個案為43,239人,總耗用住院醫療資源2,799,103,526元,平均年齡43.3歲(男性42.7歲、女性44.3歲),其中男生佔多數值男女比1.65:1、平均住院日數11日(男性11.9日、女性9.4日、65歲以上老人18.2日)、住院死亡率6.38﹪(男性7.49﹪、女性4.70﹪、65歲以上老人14.13﹪)、平均每人住院醫療費用64,736元(男性73,685元、女性49,933元、65歲以上老人116,394元),區分季節性則以第一季(一至三月)分佈佔多數25.6﹪,其次第四季(十至十二月)25.1﹪。
頭部外傷會有哪些狀況?
定義:當頭部受外力撞擊導致腦部、顱骨或頭皮損傷。
臨床表現:以神經學的症狀為主,意識、認知功能、局部症狀等。
腦震盪: 腦實質未受損傷,撞擊當時可能有頭痛、頭暈、噁心、嘔吐、暫時短期記憶喪失、意識模糊等症狀。
腦挫傷: 撞擊處鄰近的腦有實質損傷,常伴有顱內出血,除腦震盪的相關症狀外,依腦挫傷嚴重程度可引起昏睡、昏迷不醒、抽搐、肢體無力、行為或性格異常、呼吸急促等症狀。
顱內出血(腦出血): 血腫直接壓迫腦組織,造成傷害,可引起頭痛、嘔吐、呼吸急促、臉部或軀體抽搐、暈眩、肢體無力、肢體麻木和意識改變。
腦撕裂傷及頭骨碎片: 直接傷害腦組織,症狀與腦挫傷、顱內出血相同。
頭皮撕裂傷: 可引起頭部表面皮膚、肌肉出血,通常需要縫合止血,若不處理會造成發炎、疼痛、糜爛和感染。
腦水腫: 腦細胞受傷之後,常發生水腫現象,導致神經功能損傷,也會造成顱內壓升高。
腦缺血: 常因顱內壓升高,導致腦部血液供應不足,而引起腦細胞的傷害或死亡。
什麼導致頭部外傷?
兒童和成人頭部受傷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原因來自交通意外(汽車、機車或行人撞擊)、鬥毆、跌倒或兒童受虐。
是什麼導致大腦出現瘀傷和內部損傷?
當頭部受到直接打擊、兒童搖晃(Baby shaking syndrome如許多虐待兒童的案例中所見)或鞭打型傷害(Splash injury如機動車事故中所見)時,腦部瘀傷和腦部損傷內部組織和血管是由於一種稱為對沖傷(coup-contrecoup injury)。在撞擊部位與創傷直接相關的受傷為正向損傷(Coup injury)。當大腦因衝擊後於顱骨內滑動時,它可能會撞擊對側的頭骨並導致瘀傷,稱為反向損傷(contrecoup injury)。大腦對顱骨兩側的震動產生剪切力(shearing force)導致內層、組織和血管的撕裂,導致腦內部出血、瘀傷或大腦腫脹。
頭部外傷有什麼症狀?
以下是頭部受傷最常見的症狀。但每個人可能經歷不同的症狀。
症狀可能包括:
輕度頭部外傷
因腫塊或瘀傷而隆起、腫脹的區域; 頭皮上的小、淺(淺)切口; 頭痛
對噪音和光線的敏感度
易怒; 混亂
頭暈目眩和/或頭暈; 平衡問題; 耳鳴(耳鳴); 噁心;
記憶和/或注意力問題
睡眠模式的改變; 疲勞或嗜睡
模糊的視野; 眼睛疲累
口味變化
中度至重度頭部外傷
(可能需要就醫) - 症狀可能包括上述任何一種情況加上以下的情形:
意識改變
持續嚴重的頭痛; 反覆噁心和嘔吐
短期記憶喪失,例如難以記住導致創傷性事件發生的事件
言語不清
行走困難
單側肢體乏力
蒼白的膚色
癲癇發作或抽搐
行為改變,包括易怒
從耳朵或鼻子流出的血液或透明液體
一隻瞳孔(眼睛中心的暗區)比另一隻眼睛擴大或看起來更大,並且暴露於光線時不會收縮或變小
頭皮深部傷口或撕裂; 頭部開放性傷口; 異物進入頭部
昏迷(一種無法喚醒人的無意識狀態;對刺激的反應很小(如果有的話);並且沒有自主活動)
植物人狀態(一種腦損傷狀態,一個人失去了思考能力和對周圍環境的感受,但保留了一些基本功能,如呼吸和血液循環)
閉鎖症候群(Locked-in syndrome)(一種神經系統疾病,一個人有意識,可以思考和推理,但不能說話或移動)
頭部受傷的症狀可能類似於其他問題或醫療狀況。請務必諮詢您的醫生進行診斷。
如何診斷頭部外傷?
受傷後可能無法立即完全了解問題的全部程度,但可以通過全面的醫學評估和診斷測試來確認診斷。頭部外傷的診斷是通過身體檢查和測試進行的。在檢查過程中,醫生會獲得患者及其家屬的完整病史,並詢問受傷的原因。頭部外傷會導致神經系統問題,可能需要進一步的照會。
診斷測試可能包括:
驗血
X 射線。一種診斷測試,使用不可見的電磁能束在膠片上生成內部組織、骨骼和器官的圖像。
電腦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一種診斷成像程序,它使用 X 射線和計算機技術的組合來產生身體的水平或軸向圖像(通常稱為切片)。CT 掃描顯示身體任何部位的詳細圖像,包括骨骼、肌肉、脂肪和器官。CT 掃描比一般的 X 射線更詳細。
磁振造影(MRI)。一種診斷程序,它使用大型磁鐵、射頻和計算機的組合來生成體內器官和結構的詳細圖像。
腦電圖(EEG)。通過附在頭皮上的電極記錄大腦連續電活動的過程。
頭部外傷的治療
頭部外傷的具體治療方法將由您的醫生根據以下情況確定:
您的年齡、整體健康狀況和病史
頭部外傷程度
頭部外傷類型
您對特定藥物、程序或療法的耐受性
對頭部外傷過程的期望
您的意見或偏好
根據受傷的嚴重程度,治療可能包括:
冰敷
休息
觀察
立即就醫
住院觀察
需要呼吸器的中度鎮靜或呼吸輔助
手術
治療是個體化的,取決於病情的程度和其他損傷的存在。如果患者頭部嚴重受傷,他或她可能需要監測顱內壓升高(顱內壓力)。頭部受傷可能導致大腦腫脹。由於大腦被頭骨覆蓋,它只有很小的膨脹空間。這會導致顱骨內的壓力增加,從而導致腦損傷。
顱內壓偵測器(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 monitoring)如何監測?
顱內壓有兩種測量方式。一種方法是將一個小的空心管(導管)放入大腦(腦室)中充滿液體的空間。其他時候,一個小的感壓光纖放入腦內。這兩種設備都由醫生於手術室中進行放置。然後將 ICP 裝置連接到一個監視器上,該監視器持續讀取顱內的壓力。如果壓力上升,可以立即治療。當 ICP 裝置就位時,將為患者提供藥物以保持舒適。當腫脹消退並且不再有更多腫脹的可能性時,將移除該設備。
頭部外傷患者的長期規劃
關鍵是要為兒童和成人營造一個安全的環境,並從一開始就防止頭部受傷。騎車時使用安全帶,在騎自行車、直排輪滑和滑板等活動中使用頭盔(如果佩戴得當)可以保護頭部免受嚴重傷害。
遭受嚴重腦損傷的人可能會失去肌肉力量、精細運動技能、言語、視覺、聽力或味覺功能,具體取決於所涉及的大腦區域和腦損傷的嚴重程度。性格或行為的長期或短期變化也可能發生。這些人需要長期的醫療和康復(物理、職業或言語治療)管理。
病人的康復程度取決於腦損傷的類型和可能存在的其他醫療問題。重要的是要專注於最大限度地提高個人在家中和社區中的自我照護能力,更進一步能工作恢復社會功能。將鼓勵患者增強他/她的自尊並促進獨立。
References:
1. Johns Hopkins Medicine https://www.hopkinsmedicine.org/health/conditions-and-diseases/head-injury
2. 王雅玲(2006)。探討頭部外傷的傷害機轉與醫療資源耗用(碩士論文)。取自華藝線上圖書館系統。
3.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網站網站https://www.nhi.gov.tw/Content_List.aspx?n=375003E91D8BCA66&topn=3185A4DF68749BA9
Curriculum Vitae (Che-Kuang Lin, MD)
Che-Kuang Lin, MD 林哲光 醫師
Current position
Attending Neurosurgeon, Far-Eastern Memory Hospital 亞東神經外科
Chief of division of Neurosurgical Spine 神經脊椎外科科主任
神經脊椎外科專科醫師
病房主任
Skills/expertise
Head Trauma / Spine Trauma / Spine infection / Stroke / Osteoporosis / Hydrocephalus
Education
M.D. 2001-2007 Department of Medicin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Career
Chief of division of Neurotrauma
Residency, Department of Surgery, Far-Eastern Memory Hospital/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2007-2010
Residency, Neurosurgery division, Department of Surgery, Far-Eastern Memory Hospital/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2010-2013
現任
亞東醫院神經外科神經脊椎外科主任
亞東醫院10G病房主任
台灣骨質疏鬆醫學會會員
台灣神經脊椎外科專科醫師
台灣外科醫學會外科專科醫師
台灣神經外科專科醫師
主治項目
1.頭部外傷
2.脊椎外傷
3.缺血性/出血性腦中風
4.水腦症
5.脖子痛,手無力麻痛, 下背痛, 頸椎/腰椎椎間盤退化, 脊椎關節退化
學歷
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台灣大學醫學工程博士班(博士候選人)
經歷
亞東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亞東醫院神經外科神經創傷科主任
天主教若瑟醫院(支援)2014/10~2015/09
亞東醫院急診創傷神經外科共聘主治醫師
亞東醫院外科部神經外科總醫師
台大醫院外科部神經外科總醫師(代訓)
亞東醫院外科部神經外科住院醫師
台大醫院外科部神經外科住院醫師(代訓)2007~2011
水腦症(Hydrocephalus)
解剖與生理
正常中樞神經系統(腦與脊髓)內外是充滿著腦水,腦水具有兩大功能:一是借著水的彈性與流動保護神經組織,二是關係著腦細胞的新陳代謝。腦水是由腦室裡的脈絡叢(由血管組成)分泌出來,成人每天可產生 500CC的腦水。腦水形成後進入腦脊髓液循環系統即由側腦室→第三腦室→第四腦室→蜘蛛網膜下腔→靜脈竇→血液循環
水腦症發生的原因
1. 腦脊髓液產生太多
2. 腦脊髓液吸收回收太少
3. 腦脊髓液流動受阻
水腦症的分類
1. 先天性水腦症:當嬰兒在母體發育時發生異常,造成腦脊髓液循環障礙。常在出生後一到幾個月發病。常見的症狀有前囟門突起、頭圍增加(大頭症)、眼框內陷、眼珠下沈以及發育遲緩。
2. 疾病後水腦症:
當腦部有病變時,如腦中風、腦瘤、腦外傷、腦部手術等會使腦脊髓液循環發生阻塞而致水腦症之產生。
3. 正常壓力水腦症:
在成人,水腦症會產生三個特別的症狀:
(一)失憶症:病患記憶減退,很容易被誤診為老年失憶症。
(二)步履不穩:走路步態為小碎步,有如被磁鐵吸住於地面上,到最後以輪椅代步。
(三)尿失禁:無緣無故尿在褲子,來不及上廁所。
臨床上和帕金森症和阿玆海默症要作鑑別,大部份正常壓力水腦症以步態不穩為最早症狀;而帕金森症以顫抖,阿玆海默症以記憶力衰減為主要症狀。
水腦症的處置:可選擇外科手術來治療。手術治療目前常使用引流系統把腦脊髓液從腦室引流到身體其他位置如:腹腔(第一選擇)、肋膜腔或心房。針對腦壓的變化,壓力的控制分成高、中、低壓(健保有給付),尚有隨腦壓變化而改變壓力的設計(於體外進行調控)、抗虹吸原理、液體體積控制等較合乎生理的設計(目前健保無給付,需自費)。引流系統有可能發生排斥、故障或感染細菌,那時就需要更換整個引流系統。
除了引流手術外,阻塞性水腦症亦可以腦內視鏡經由第三腦室造口使得腦脊髓液改道來恢復正常的流動,這手術方法叫作內視鏡第三腦室造口手術。總之早期診斷並找出引起水腦症的原因,能早期進行治療,預後是很好的。
術後注意事項
1. 術後若無噁心,嘔吐情形即可開始進食。
2. 術後為避免腦脊髓液引流過度,術後返回病房,可抬高床頭15度,避免劇烈的姿勢改變,採漸進式下床活動。
3. 傷口護理: 注意傷口由無紅腫熱痛及分泌物等感染症狀。頭部傷口因引流管置入會有些微突出,不可任意觸摸或擠壓,傷口需保持乾燥。約7-10天依傷口癒合情況予以拆線,拆線後兩天可以正常洗頭或沐浴。
4. 一般日常活動無特殊限制,可正常作息並避免頭部意外碰撞,為避免便秘可多給與水分及纖維質的攝入。
2022年8月3日 星期三
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參加心得
這是第四次參與新思惟課程,到這次才第一次寫心得,不是只有這次參加有收穫有心得,而是前三次的研究方法比較像是個人技巧,技巧總是要能實際操作下去了才會有收穫。可惜的是,目前沒有真正的產出,但著實在文章的著手準備及想法上的補足有了很大的成長,也能在指導學弟文章產出時有比較具體的建議。這些似乎沒辦法拿來說嘴的事情,所以一直好像沒有真正的所謂的心得的產出。
網路,這是一個時代的趨勢、潮流,在這堂課獲得的不只是架站這件事情,而是面對這樣的潮流,我們要如何去因應,從中獲得我們想要的,尤其成功案例的分享,他們的架站過程及心得,如何去營運等,不同背景做的不同的事情(專業強化:綜合經營今天所學,可以做到什麼程度?各種不同業務型態的實際應用與成功關鍵。)最後一堂課,其實在前一天值班的清況下,體力已經有點不支了,但還是很容易被內容吸引而又回復精神聽下去。我覺得至少這四次的課程下來,「物超所值」,這是肯定的,而且只有到現場聽了,才會知道。
為什麼來參加此次的工作坊?
在「統合分析課程」、「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到「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前三次的課程結束的時候,覺得已經完成了對於軟體操作的認識,接下來應該就是實務操作即可。當時想的是如何更快去收集更多手邊的東西來發表,回首一看,嗯…還是需要花時間建構資料庫,去線上搜尋不同的文章來看,這個無可避免地累積過程,我還能夠做甚麼?
於門診看診時,喜歡當下打開Google搜尋網頁,打下「intervertebral disc」來介紹椎間盤的結構,告訴看診的患者,結構的損壞造成後續怎麼樣的不舒服,需要治療與否,能不能保守治療。我的門診特性一直以來都是依照教科書告訴我們的,八成下背痛,是不需要手術處理,所以,真的很少會需要以手術的方式處理,但我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說明衛教後續的治療。當我一再利用網路的文章告訴患者要怎麼做比較好的時候,其實常常遇到的窘境是,畢竟不是自己的文章,所以常常看一看,覺得沒有講到我想講的,又要再找另一個來說明。或許自己出一個衛教單張,似乎是一個解決的方式,但時代在進步,我總不能一次印了一疊出來,突然說要全數淘汰掉。
當自己閒暇時間也是刷著FaceBook東看西看,看著新思惟的課程內容,總是在想著,個人品牌離我很遠,我似乎不是一個想出風頭的醫師,但看著課程裡的實際架站的風格,我也很像其中某幾位醫師的風格,我只想表達一些很簡單的事情,對我而言,這似乎更是一個衛教的平台,而且是我個人的平台,也很方便去搜尋。
既然過往參加課程的經驗,總是比想像中學得更多,那我還是下定決心,親自來聽聽看,當然既然決定要參加課程了,總是來實際操作看看Blogger有沒有想像中的麻煩,果不其然,三小時過去,網頁一片空白不說,我連如何打字進去,都是一個很大的疑問。上網實際查架站的經驗分享,都是搔到癢處,但就是解決不了問題。來現場,半小時不到就已經架設一個精美的網頁,照片也上去了,還要扣掉我細細閱讀操作手冊的每一個字,才花了更多的時間。實際操作兩小時下來,就是一個完整的網頁。想法也在課程聽講中,有更多的實際做法。
我想怎麼做?
網站的設置,方便別人搜尋,我想要讓真正需要我的患者找到我,我的門診人數很少,常常有看得超過既定時間,但我自己要求的是,既然坐到我的面前,也願意在診間外等我把每個病人處理好,那我希望我能真正提供幫忙,我想要有個解決的辦法,對於病痛不是只有症狀的改善,衛教及相關其他疾病,我也會很認真的去了解,雖然花了很多的時間,但至少,門診的病人是真的帶了一個解決的辦法回去,而不是只是帶了藥物回去,或者只是來安排手術。我希望能真的找到這群病人,提供我的醫療。希望網頁的成立,能讓認同的人過來,也能希望有機會跟其他有同樣想法的人可以得到一些想法。當然,方便的平台,最重要的還是要能方便搜尋,留下自己的紀錄,也希望能提供一些想法讓大家能看到。
以上,其實還有蠻多的想法,但可能要等一一做出來,才值得去說出來。
蔡校長的新思惟,我覺得提供的不是只有方法,而是有很多延伸出來的想法,當初為什麼這樣做的想法,說出來了,讓我能夠去參考去學習,很高興自己能下定決心參加這個課程。